中东、欧美

跨境物流一站式服务商

跨境电商资讯

资讯中心

本周货运三大事件:美国关税翻倍、欧洲港口停摆、北极航道首航

文章来源:跨境电商资讯 2025-10-15 00:16:02 2 关税 中欧北极快航 鹿特丹港 罢工 安特卫普港

本周货运大事件

PART 01:美国将对华商品加征100%关税

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0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:从11月1日起,对中国产品征收100%关税;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。理由是,中国在10日9日发布对相关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。据外媒报道,美国对华商品平均关税目前约为57%。若此次加税得以实施,美国对华关税将升至150%以上。

特朗普声称,此举是对中国方"极具对抗性"贸易立场的回应,将中方对稀土的限制视为对全球供应链的威胁,并称其关税行动是对此的回应。

10月12日,商务部回应称,10月9日,中方发布了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,这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,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行为。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,始终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,始终秉持公正、合理、非歧视的原则立场,审慎适度实施出口管制措施。美方有关表态是典型的“双重标准”。

10月13日,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,商务部发言人已就此阐明了中方的立场。我要强调,近一段时间来,美方持续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和制裁措施,严重损害中方利益。中方对此坚决反对。林剑表示,美方不仅没有反躬自省,反而以高关税相威胁,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。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,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,在平等、尊重和互惠基础上,通过对话解决各自关切,妥善管控分歧,维护中美关系稳定、健康可持续发展。林剑指出,如果美方一意孤行,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,维护自身正当权益。

10月14日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,关于关税战、贸易战,中方立场是一贯的。打,奉陪到底;谈,大门敞开。中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,双方合则两利,斗则俱伤。过去4轮经贸磋商充分证明,中美在相互尊重、平等协商基础上,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双方在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框架下一直保持沟通,昨天还进行了工作层会谈。


PART 02:欧洲多个重要港口罢工

近日,欧洲的两个重要港口——鹿特丹和安特卫普,突然罢工,导致货运受到严重耽搁。

荷兰的鹿特丹港,作为世界第一大港,该港口约700名绑扎工人(负责集装箱固定与释放)自10月8日开始原定48小时的停工被无限期延长,导致集装箱装卸业务全面瘫痪。鹿特丹罢工的原因是捆扎工要求在自动通胀补偿基础上再加薪7%,后调整为6.5%,但资方仅愿提供最高6%的加薪。受绑扎工人罢工的影响,鹿特丹港目前日均仅有3-4艘集装箱船到港,有超60艘船舶在海上滞留,其中20艘集装箱船急需绑扎工人作业。

而另一边安特卫普、泽布吕赫和根特港则是引航员发起罢工,导致船舶排队现象激增。安特卫普的抗议源于比利时养老金改革法案,引航员反对退休年龄从58岁延长至62岁及养老金替代率下降。这两起事件均符合当地劳动法框架下的合法工业行动,但直接导致港口吞吐能力腰斩。

欧洲主要港口停摆将导致船期延误7-15天,尾程派送(如卡车、铁路)进一步受阻。此外,拥堵费、滞箱费、改港费等附加费用可能上涨。可能导致在途货物无法及时入仓,旺季备货计划被打乱,进而引发断货或库存积压。


PART 03:中欧北极快航首航成功

历时20天,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首艘货船13日晚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。该艘货船从宁波舟山港出发,满载约4000个标准箱,将陆续在英国、德国、波兰和荷兰的港口完成卸载作业。

10月8日,在离开该航道后,船舶在挪威海域遭遇风暴“艾米”,为保障安全减速航行,较计划晚两天抵达费利克斯托港。相比中欧班列约25天、苏伊士运河航线约40天以及好望角航线约50天的航期,该航线具有明显时效优势。

据了解,该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,经白令海峡,单程18天左右,将刷新宁波至欧洲的航运时效纪录。

德国汽车专家 托马斯·凯福:我认为这条线路会进一步发展,现在唯一的问题可能是这条线路可能只在特定的时段通行,但是在这条线路不能通行的时间里,中欧班列也是一个快速供货的途径。我认为同样重要的是,这也会让更多欧洲产品出口到中国。这意味着,从食品到机械,我们有很多产品在中国也有需求,中国市场对大多数商品开放,欧洲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一点,所以集装箱不会满载而来,空载而归。未来肯定也会有更多的产品出口到中国,所以这条线路不会是一条单行道。

消息提示

关闭